重视节气奉时以养生
《易》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各以其时,其道光明。”岳美中先生指出,人类和动物生化于宇宙间,是与大自然浑然不可分离的一体。自然界有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旦暮昼夜之变化,人与生物的生命亦相应地有抑扬起落或张或驰的周期性与规律性,两者确有已知和未知的内在必然关联。因此,养生必须掌握、顺应自然界一年四季环境与气候变化规律。
《黄帝内经》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已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四季之中,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春主生发,夏主繁盛,秋主收敛,冬主闭藏。春季阳气渐升,至夏季阳气最盛,秋季阳降阴长,致冬季阳气潜藏阴气最盛。养生,就要适应四季阴阳变化的特点。岳美中先生根据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强调养生要重视节气,其中“二分二至”(春分、秋分,冬至、夏至)更为重要,是一年中最关键时刻,是阴阳气*的枢机。“二至”是阴阳*替之侯,“二分”是阴阳平衡之际,知摄生者,尤宜保养,其中“二至”尤为要紧,为阴阳消长之际,最宜将护调摄,保养精气,稍有不慎,不是损阴,即是伤阳。冬至为阳生,夏至为阴生,其气均微,如草木萌生,易于伤伐。所以有“夏至欲宜节,冬至欲宜绝”之说。《易经》载:“至日闭关。”《黄帝内经》载:“冬不藏精,春必病温”,都是这个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每见季节*换,节气前后,虚人多病,病者多重,提示我们养生必须注意适应四时气候的变化,依照不同的节气,而有养生、养长、养收、养藏,防寒、防暑、防风、防雨等调护方法。
珍护脏腑做到五养五不负
五不负者:1.心为一身之主,使心寂然不著一念,未见其人,亦难到此境。其实先贤主敬之说,亦不过不使放逸,收住此心,有事即应,如镜照物,过后便无,常活泼泼地,养个欢喜神,果能不烦心,不劳心,于心为不负矣。2.肝主木,应东方,应春令,木喜条达,喜滋养,能无怒无郁,逍遥自得,则于肝为不负矣。3.脾主土,应中央,应长夏,喜燥,喜动静有节,能不过劳,节饮食,则于脾为不负矣。4.肺主金,应西方,应秋令,为娇脏,畏冷畏热,畏忧思,能未寒先衣,未热先解,不饮过热之酒,不食过寒之味,少言语,怡情悦性,则于肺为无负矣。5.肾主水,应北方,应冬令,喜润恶燥,畏意念无穷,畏色欲损精,能恬淡寡欲,少饮火酒并金石之药,则于肾为无负矣。
《易》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各以其时,其道光明。”岳美中先生指出,人类和动物生化于宇宙间,是与大自然浑然不可分离的一体。自然界有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旦暮昼夜之变化,人与生物的生命亦相应地有抑扬起落或张或驰的周期性与规律性,两者确有已知和未知的内在必然关联。因此,养生必须掌握、顺应自然界一年四季环境与气候变化规律。
《黄帝内经》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已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四季之中,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春主生发,夏主繁盛,秋主收敛,冬主闭藏。春季阳气渐升,至夏季阳气最盛,秋季阳降阴长,致冬季阳气潜藏阴气最盛。养生,就要适应四季阴阳变化的特点。岳美中先生根据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强调养生要重视节气,其中“二分二至”(春分、秋分,冬至、夏至)更为重要,是一年中最关键时刻,是阴阳气*的枢机。“二至”是阴阳*替之侯,“二分”是阴阳平衡之际,知摄生者,尤宜保养,其中“二至”尤为要紧,为阴阳消长之际,最宜将护调摄,保养精气,稍有不慎,不是损阴,即是伤阳。冬至为阳生,夏至为阴生,其气均微,如草木萌生,易于伤伐。所以有“夏至欲宜节,冬至欲宜绝”之说。《易经》载:“至日闭关。”《黄帝内经》载:“冬不藏精,春必病温”,都是这个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每见季节*换,节气前后,虚人多病,病者多重,提示我们养生必须注意适应四时气候的变化,依照不同的节气,而有养生、养长、养收、养藏,防寒、防暑、防风、防雨等调护方法。
珍护脏腑做到五养五不负
五不负者:1.心为一身之主,使心寂然不著一念,未见其人,亦难到此境。其实先贤主敬之说,亦不过不使放逸,收住此心,有事即应,如镜照物,过后便无,常活泼泼地,养个欢喜神,果能不烦心,不劳心,于心为不负矣。2.肝主木,应东方,应春令,木喜条达,喜滋养,能无怒无郁,逍遥自得,则于肝为不负矣。3.脾主土,应中央,应长夏,喜燥,喜动静有节,能不过劳,节饮食,则于脾为不负矣。4.肺主金,应西方,应秋令,为娇脏,畏冷畏热,畏忧思,能未寒先衣,未热先解,不饮过热之酒,不食过寒之味,少言语,怡情悦性,则于肺为无负矣。5.肾主水,应北方,应冬令,喜润恶燥,畏意念无穷,畏色欲损精,能恬淡寡欲,少饮火酒并金石之药,则于肾为无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