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旅行住店的那点事

风月体验 · · 点击 25
古代旅馆的豪华房间,一般人消费不起。

古人旅行住店的那点事

旅行的人住店以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养马车,那样上路才放心。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出趟远门是一场简单到说走就走的旅行,而且沿途住宿也很方便,想住什么特色旅店,只要自己选择好就行,想看海了、观景了,等等,都不是问题。但是你要生活在古代,那旅游住店可是另一番情景。

  古代“国营”旅馆发达 住宿手续严格,官方盘查紧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山鸟灰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看着这些文人大咖描绘的美景,好让人艳羡古时的游历。实际上,古代能旅游的人只有两种,要么从政,要么经商,普通人一般达不到条件,因为住宿就是个麻烦。
  古代比较发达的客栈是官办旅馆,也叫驿站,是专门为执行公务的信使官吏盖的。从商代中期到清光绪二十二年止,驿站存在约3000年。在这个漫长的时期内,旅客不能随便开房住宿,必须得有介绍信。住店的时候,需要登记姓名、籍贯、职业、目的地、所为何事等一系列信息。官役衙差要时不时地**检查,一到夜晚不准客人进出,直到天亮方可,而且规定寺庙和普通百姓家不得收留外乡人住宿。当然在开放的唐宋,估计没有这么严格。元朝时,马可·波罗住在中国,他在元大都看到,所有客栈和旅馆的老板都要将投宿客人的姓名写在一个簿子上,注明他们来去的日期和时间,这种簿子每日须*送一份给当地的有关人员。簿子叫店簿,店老板要妥善保存,留底备案,逐月定期*官方查验。
  这个制度到元代已延续了几百年,是商鞅定下来的。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后,秦国灰速发展,但严苛的法律也让人十分不high。秦惠文王登基后,商鞅受到排挤,并下令四处捉拿。商鞅仓皇出逃,天黑了准备到旅店住下,可惜没有身份证明,店家不敢收留,他只好继续逃亡。

  住豪华房间不稀奇 住柴房马圈也不是传说

出门前准备好手续,便有了住店资格。该怎么选择旅馆呢?根据档次和功能区分,旅馆有“馆”“寓”“舍”等,以供不同身份的旅客入住。其中,“馆”比较高级,用来接待贵宾,如“国宾馆”“诸侯馆”,这些都是国营的。
  西周初期,为了方便诸侯进贡和朝觐,在通往都城的道路上广修客舍,所谓“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市有侯馆……以待朝聘之官也”。意思是“国营招待所”性质的“驿亭”,要求每10里有“庐”,即简易房舍;每30里要设“路室”,以供休息;每50里的市镇要设“侯馆”,侯馆即可以入住的招待所。来宾按级别高低,分别受到不同的接待,这实际是一种“国营”的旅馆,而且是“连锁式”的。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高档宾馆比比皆是,如鲁国有“重馆”、赵国有“陶丘之馆”等。“寓”“舍”主要是为普通商旅服务的,以民办居多,“逆旅”“客舍”,都属于这一类。西汉时期,政府的综合国力得到提升,旅馆作为服务业的一部分,发展比较迅速。西汉首都长安,馆舍星罗棋布,不仅有供各地客商住的“郡邸”,还有供外宾住的“蛮夷邸”。南北朝时,出现了一种新兴的旅馆“邸店”,不仅可供客商食宿,还是存货和*易的场所。唐朝时,唐太宗恢复了地主官朝觐制度,为使官员住宿方便,建造了“邸第三百余所”。当时,水陆驿道纵横*错,每隔30里就有一所驿站。全国共有驿站1639所,以首都长安为中心驿道,四通八达。后来,又在少数民族地区修建了一条“参天可汗道”,沿途增设了68所驿站,以供来往使者食宿。唐宋时候,旅馆的分工和接待对象的划分更明确,各地还出现了专门接待学子的“状元店、高升店”,有专门接待商人老板的“广源店、万隆店”,也有面向杜甫这样一直很忙且四处游山玩水的驴友和一般游客的“悦来店、吉顺店”等。元代,旅馆已成为最兴旺的行业之一,甚至出现了皇家开办的旅馆。明清时,“驿”在京被称为“会同馆”。光绪初年,北京共有会馆367所。1927年后,专门接待国外旅游者的旅游饭店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出现。
  和现在一样,住的旅店定了,那么选什么房间呢?这时候只有你兜里的银子说了算。经济条件好的,住个贵点的;一般收入的,住个便宜的。古代旅店也有“豪华间”“标间”“多人间”等不同规格,当然叫法和现在不一样。宋元时期,豪华间叫“头房”,明清时因为出差官员多住这样的上等客房,又称为“官房”;普通或较差的房间则叫“稍房”“陋室”;多人间则称为“通铺”“大铺”。一般来说,等级由高到低分为天号、地号、人号、通铺,柴房和马圈。所以,普通人出游,如果没有特别厚实的家底做后盾,那么食宿就受制了,像很多演的历史剧镜头一样,住个通铺就会乐得屁颠屁颠的。如果连这也消费不起,住到柴房、马圈也不是传说。别以为柴房、马圈是白住的,也收住宿费。为了招揽生意,古代旅馆会像现在一样,适时推出很多优惠活动。比如,宋朝有些国营旅馆在雨雪天和“冬至”“寒食”等日子,可以免费住。此外,发生了疫情,政府便会下令提供免费的住宿,但事先要进行体检,解决长途跋涉者的后顾之忧。

  店小二当“导游” 旅店还负责保养马车


古代住店,消费不一样,享受的服务也不一样。首先,从称呼上就能享受到较高的待遇。一句“客官、客爷、军爷、长官”,保准儿打动了住店者,不仅显示出该旅店的服务周到、热情,而且店小二运气好的话,还能有小费。素质高的小二最拿手的揽客技巧就是推销,说话不过二三句,一眼就能看出你的职业、籍贯,然后再通过初级的消费心理学,保证让你觉得钱没白花。如果双方聊得来,像现在一样打听当地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他们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保证是一名副其实的“导游”。你很累了,还可以叫店小二跑腿,替你去买点吃的。随身带的东西多了,有专门放置贵重物品的地方,不过得加倍收钱。舟车劳顿,现代人想的是赶快到旅店,冲个热水澡,解解乏,古代也有这项服务,属于奢侈消费。高级旅店有特定的沐浴场,能让客人享受到宾至如归的体验。
  古代旅游,人们不是骑马就是坐车,所以管了人的吃还得管马的饱。旅馆会安排专人帮助客人喂马和检修车辆,因为沿途几乎没有车辆维修点和给马加料的服务站。要是考虑不周全,路上出了状况,还真不好办。所以,看看现代人旅游真方便,自驾每到一处,加油、修车都不叫个事。住个店,GPS一导航,随便挑选。

回复一条

只有小组成员才能发言,请先加入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