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那么一种感觉,看到某个东西觉得特别眼熟,你好像在哪见过,你的潜意识告诉你认识它,它好像跟你有着很微妙的关系,幂幂之中似乎被什么东西牵着你走向它,你无法反抗,无法拒绝,可是你也不想拒绝,你会不自觉的走近它,本人就有很多这种经历——比如其中一个就是壶,是的紫砂壶。嗯,从何说起呢?
养生途中发生的玄妙故事
冥冥之中
每逢到外地,看见喜欢的壶,总要把玩欣赏,爱不释手就会忍不住买下了。其实最初的时候我很喜欢喝茶,尝试过很多喝茶泡茶工具,但是总是觉得缺少点什么,后来我才发现,缺了所谓的养,茶不仅仅要会喝,而且还要会品。养生茶更是如此,然而茶具对品茶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我喜欢茶,爱屋及乌,就研究茶具,后来觉得紫砂壶才是茶具之极品。在梦里,在潜意识里,它都向我招手。
养生途中发生的玄妙故事

壶养茶
时日渐长,也学得一些养壶之道。紫砂壶是透气不透水,养壶在于外养与内养。外养就是勤泡茶,勤擦拭。泡茶时温度较高,壶壁上的气孔就会略微扩张,此时可用茶巾擦拭紫砂壶表面,使得茶汤中析出的多种元素浸润于紫砂壶壁的气孔之中。日复一日,紫砂壶吸茶汤之精华,得主人之心性,就逐渐温润灵气了。那么内养是什么?内养的关键是:一壶一茶,持之以恒。因为紫砂壶原料特殊,而且气孔结构独特,吸收茶汤同时释放紫砂中蕴含的稀有元素,所以只泡一种茶的紫砂壶泡出的茶汤隔夜不馊,不会熟汤而且能保持原汁原味。长久使用,茶壶内壁积聚茶垢,即便沸水注入空壶,也会饱含茶味,茶香悠远。
养生途中发生的玄妙故事
茶养人
养壶需要平和心与耐心。品茶与养壶兼修,养壶与养性同理,这便是所谓的养壶如养性。一把养好的壶,光泽温润却又内敛,壶身虽不如瓷器光鲜,但却朴实无华,如同谦谦君子,端庄稳重,谦虚坦荡又不失灵气。与之*往,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也许就是君子之*吧。
多年前在襄樊古城闲逛,觅得一把小壶,上刻“茶亦醉人何须酒”。原来这是清代“醉月山人”的诗句。“茶亦醉人何须酒,书自香我何须花”,很是羡慕古人的意趣。的确,这酒都把人的身体喝坏了,还是茶好,红茶可以养胃呢。
养生途中发生的玄妙故事
四溢温茶养精气
养壶如养性,过程是漫长的,养壶的同时你的心境也许会潜移默化,如同读好书,*良友,心有所思,若有所悟,你的心态也会跟着养壶的乐趣有所改变,所谓壶里乾坤大,养壶养心,养身养性。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此乃宋朝杜小山的一首诗,名《寒夜》。寒夜客来,炭火初红,院外冷月清辉,梅映窗纸,此时煮水烹茶,围炉品茗,或闲敲棋子,或操作琴弄筝,茶烟琴韵,良朋知己,乃令人向往之雅趣!
养生途中发生的玄妙故事
养性如养树苗
夜深人静,室内书桌灯光温暖,手握一壶铁观音,茶汤的温暖透过紫砂温润着手,茶烟袅袅,清香馥郁,就着灯光看书,翰墨茶香,在冬夜那是一种清净的养性吧。把紫砂壶,壶身刻隶书: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捧壶在手,脑子里就可浮现明月、清泉、山石、清溪。屋外的滚滚红尘、纷纷扰扰,仿佛如石上清泉无声流走,心境澄澈,如天上那淡淡冷月。
养生途中发生的玄妙故事
养生养性
有句话叫“修于内而形于外”,是讲人的修身养性,养壶如养性,养壶之道,其实就是养人之道。如果脾气急躁,毛手毛脚,那是养不得好壶的。我收藏的第二把壶比较大,造型憨厚敦实,上刻《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把壶读经,正好养性。
后来才慢慢发现,我喜欢茶,包括我在潜意识里喜欢紫砂壶,这是我身体与大脑的需求,恰到好处需要了茶,紫砂壶也恰到好处的养了茶,好似乎一切都是冥冥之中就已经铺垫好了,不管是喜欢茶还是壶,其实总归是喜欢养人生。喜欢自己,喜欢早上起来能与朝阳问好,喜欢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梦里去会心仪的姑娘和那些早已埋没在岁月谷里的陈年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