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背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低头时,摸到颈后最突起的高骨,在这块高骨的下方就是大椎穴,中医认为“大椎通阳”,因为这个穴位是督脉与六条阳经的*汇点,大椎是调节全身怕冷的重要穴位。
按摩或艾灸大椎穴可以通络散寒,这也是缓解全身怕冷的重要方法。
涌泉穴
经常在睡前用热水或者艾叶水泡脚,温度在40°左右,时间在20-30分钟,然后分别揉搓两脚心100次左右。
阳池穴
阳池穴位于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环及荷尔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开心这一穴位,可迅速畅通血液循环,暖和身体,进而消除发冷。天冷御寒可经常按摩或艾灸阳池穴。
肾俞
肾俞也就是俗称的腰眼,位于背部第三椎棘突左右各旁开3~4寸的凹陷处。中医认为,经常按摩腰眼部位,可以温煦肾阳、畅达气血,增强肾的纳气作用,即暖身,又有益寿强身的功效。
双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闾部位。然后再回头重搓,每次做50~100遍,每日早晚各一次。也可以双手轻握拳,用拳眼或拳背旋转按摩,每次5分钟左右。
畏寒怕冷与气血不畅有关
利济堂针灸推拿专家介绍
庄跃阁医师开展疼痛方面疾病治疗十余年,治疗经验丰富。尤其擅长运用断层药栓、埋线、神经根阻滞、水针、针灸推拿、银质针等疗法治疗头痛、颈源性眩晕、失眠、面部痉挛、三叉神经痛、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落枕、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急慢性腰扭伤、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腰背肌筋膜炎、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膝关节炎、骨刺、骨质增生、退行性关节炎、肱骨外上髁炎、足跟痛、腱鞘炎、软组织损伤、股骨头无菌坏死、痤疮、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强直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功能康复。对项、肩、腰、腿等身体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的酸、麻、困、胀、痛对症治疗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