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听力障碍残疾人2057万,居各类残疾之首,占全国人O的16.79%。,其中七岁以下聋幼儿可达80万,每年还将新产生聋儿3万余名。老年性耳聋人数达949万,随着人O寿命增长和老龄化,老年性耳聋的人数不断增加。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些人的社会*往和个人生活质量。而听力残疾中50%可通过初级耳科保健加以预防和避免。 如果问耳朵有什么作用,估计你十有八九会回答听东西。但是,你知道吗?中医认为,耳朵是各个脏腑的反射区,人体大部分病变都可以在耳朵上反应出来。而经常对耳朵进行按摩,会达到养生保健的功效。 以下由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杨明为你支四招简单易学的健耳功。
第一招 鸣天鼓
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耳好肾好睡眠好。我们不少人都敲过鼓,小到拨浪鼓,大到牛皮鼓,但是有一种鼓和你的耳朵保健有密切的关系,那就是“天鼓”。“鸣天鼓”是我国传统的保健养生方法。做法很简单,先以两手心掩耳,然后用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发出的声音如同击鼓,所以古人称作“鸣天鼓”。坚持每天睡前重复做64次,或者早晚各32次,不管你是在哪儿,基本不受地点限制,每天坚持下来,可以预防和治疗眩晕、耳鸣、耳聋、内耳疾病等。睡前鸣天鼓还有助改善睡眠状况。
第二招 弹风府
弹弹弹,弹走耳鸣等疾患。用双手掌掩耳,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轻轻叩击风府穴附近36次。此穴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触摸耳垂后面,有称为“乳突”的凸骨,从此骨下方沿后缘,触摸上方的骨头,有一浅凹处。再用食指塞耳窍,压耳门,骤放各3次。坚持此法,有增强听力、醒脑通窍的作用,能防治头晕、耳鸣、耳闭、脑鸣等疾患。
第三招 揉耳垂
很多老年人都说耳垂大的人有福,其实无论耳垂大小,只要你经常记得它,揉揉它,它也会给你带来健康福音的。怎么揉耳垂呢?双手分别先放在两耳根部,食指和中指分开置于耳朵前后,中指在耳前,食指在耳后。然后从耳垂开始,夹持耳朵向上推动,注意有一定的力度,并且紧贴耳廓,直到耳尖。每天50次。经常揉耳垂后你会发现,你的耳朵不再像以前那样怕冻了,而且有助于振奋精神、保护视力和脸部减肥。 第四招 搓两心 很多读者都知道我们的脚心有个穴位叫涌泉穴,而我们的手心部位呢,也有一个穴位,那就是劳宫穴,此穴在握拳屈指时无名指尖处。经常按摩涌泉穴有补益肾脏的作用,而经常按压劳宫穴,有强壮心脏的作用。脚心与掌心,心心相印有助于心肾相*,缓解耳部症状。我们平时没事的时候坐在床上或者沙发上,左、右手*叉,用掌心搓脚心,或者用手心拍打脚心就是搓“两心”的护耳保健法,如果您感兴趣的话,不妨试试看。
自古以来,锻炼腰部的方法有很多,大多是通过松胯、转腰、俯仰等运动,来疏通腰部的气血运行,起到健肾强腰的作用。
下面是5种效果可靠又可随时随地锻炼的方法。
前屈后伸 两腿开立,与肩同宽,双手叉腰,然后稳健地做腰部充分的前屈和后伸各5~10次。运动时要尽量使腰部肌肉放松。 转胯回旋 两腿开立,稍宽于肩,双手叉腰,调匀呼吸。以腰为中轴,胯先按顺时针方向,作水平旋转运动,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作同样的转动,速度由慢到快,旋转的幅度由小到大,如此反复各做10~20次。注意上身要基本保持直立状态,腰随胯的旋转而动,身体不要过分地前仰后合。
*替叩击 两腿开立,与肩同宽,两腿微弯曲,两臂自然下垂,双于半握拳。先向左转腰,再向右转腰。与此同时,两臂随腰部的左右转动而前后自然摆动,并借摆动之力,双手一前一后,*替叩击腰背部和小腹,力量大小可酌情而定,如此连续做30次左右。
双手攀足 全身直立放松,两腿可微微分开,先两臂上举,身体随之后仰,尽量达到后仰的最大程度。稍停片刻,随即身体前屈,双手下移,让手尽可能触及双脚,再稍停,然后恢复原来体位。可连续做10~15次。注意身体前屈时,两腿不可弯曲,否则效果不好。老年人或高血压患者,弯腰时动作要慢些。
拱桥抬臀 仰卧床上,双腿屈曲,以双足、双肘和后头部为支点(5点支撑),用力将臀部抬高,如拱桥状。随着锻炼的进展,可将双臂放于胸前,仅以双足和后头部为支点(3点支撑)来进行锻炼,每次可锻炼10~20次。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慎练此动作。
我们知道,听力与语言是人类相互*流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然而,耳病和听力障碍的阴霾却袭扰着人类。
有句成语叫耳聪目明,意思是耳朵、眼睛反应灵敏,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那么,现代人如何做到“耳聪”呢?食疗也可以帮你忙。
食疗方
木耳瘦肉汤 取瘦猪肉100克,黑木耳30克,生姜3片,加入水要适量,用文火炖煮半个小时。可以补肾纳气
按摩耳朵可起到补肾益气、提高听力的作用。中老年朋友不妨常习练源自元代的十式聪耳操作,对延缓耳朵衰老和听力下降大有益处。
第一式:辨微音 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端坐椅子上,双手自然放在两侧大腿上。全身放松,双眼闭合,用耳朵去聆听周围的细小声音。刚开始会觉得四周安静无声,练习日久后感觉能听到心跳,甚至血液流动的声音以及周围一些细微的声音。每次2分钟。
第二式:击高骨 习练时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孔,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高骨(后脑部骨头突出的地方,即枕骨最高处)60下,酉时(每天17点至19点)肾气充盛之时习练效果最好。
第三式:提耳尖 拇指、食指夹捏双耳尖(耳郭最高点)向上提、揪,反复15~20次,感到耳朵发热发红为宜。
第四式:摩耳轮 双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每次约1分钟。
第五式:捏耳垂 用拇指和食指分别揉捏双耳垂2分钟左右,力度要稍重,感觉微痛为宜。
第六式:抖耳道 先用右手食指插入右侧耳道内,上下快速抖动30次,然后用左手食指插入左侧耳道内,上下快速抖动30次。抖动耳道具有通经络、开耳窍、益肾气等多种保健效果。
第七式:擦耳郭 用双手掌先由后向前擦耳郭,再向后摩擦耳郭。如此反复30次。
第八式:压耳屏 坐定,双手搓掌心20次,掌心发热后,屏住呼吸用双手食指向内按压耳屏,使之闭住耳孔,如此反复5次。有助于改善老人耳鸣、耳背、误听等症状。需要注意,压耳屏时不能呼吸。
第九式:敲耳背 耳背分布有约60个穴位,用食指敲打耳背,每次24下,每天2次。第十式:刺翳风 耳后有一个叫翳风穴的重要穴位(下颌骨后面的凹陷处),用拇指指尖点刺时,会有一种酸胀感传到舌根。指尖点刺翳风穴,力度以感觉酸困为宜,每次1~3分钟,每日1次。

QQ帐号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微信帐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