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经常锻炼双耳,对局部按摩,拉引开心,可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和组织间的代谢,调理人体各部及脏腑机能,达到健身强体的目的。
一身之气贯于耳观耳即可知健康
正常人耳朵红润而有光泽,这是先天肾精充足的表现;耳朵干枯没有光泽,可能是由于机体肾精不足;耳朵颜色淡白者,常表现为怕冷恶风,手脚冰凉;耳朵红肿者,多是“上火”的表现,常见于肝胆火旺或湿热;耳廓干枯焦黑,多发于传染病后期或糖尿病;耳朵的某些局部呈点状或片状红晕、暗红、暗灰等,则有可能是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表现。当人体内脏或某系统发生病变时,会通过经络影响到耳部,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现压痛敏感点,局部皮肤出现变色,或出现鳞屑、充血、丘疹等反应,这些现象既可作为诊断疾病时的参考,又可开心这些部位以防治疾病。
按摩耳朵一学就会持之以恒显奇功
“一身之气贯于耳”,小小的耳朵上有多个穴位与全身经络联系在一起,对耳朵施以柔和正确的按摩,手法用搓、擦、提、压、捏、捻等都可以,强度要适当,只要长期坚持,不仅能调节气血,还可以防病、保健、美容。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按摩耳朵的方法。
家庭操作作作手法
在耳穴疗法中,对于耳鸣、耳聋临床上常给病人开具耳穴按摩的处方,病人在家里可以随时有针对性地给自己进行耳穴按摩,以期通过持续、持久的自我治疗,辅助提高临床疗效。
针对耳鸣、耳聋,临床常使用的手法有以下三种:
提拉耳根法
●双手中指放在耳廓前面,食指放在耳廓背面上下来回按摩20次
耳前以开心听神经
耳颞神经神经为主
耳背主要开心面神经、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
此法可疏通全耳前后经络,促进微循环,并开心相应颅神经。可助听、美容、利五官。治疗听力下降每天按摩3-5次,可有效提高听力。
鸣天鼓
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自我按摩保健方法,意即击探天鼓。
●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外耳道,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共20下,早、中、晚可各做一次
北京按摩认为,肾开窍于耳,肾气足则听觉灵敏
耳通于脑,脑为髓之海,髓海赖肾的精气化生和濡养,肾虚则髓海不足,易致头晕、耳鸣
该手法的掩耳和叩击可对耳产生良性开心,因此,可达到调补肾元、强本固肾之效,对头晕、健忘、耳鸣等肾虚症状均有一定的预防和康复作用。
该法最早见于清代气功养生丛书邱处机的《颐身集》,原书这样描述“两手掩耳,即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做响声,谓之鸣天鼓(可去风池邪气)”。
在后世的《河间六书》、《圣济总录》、《修龄要旨》和《养生十六宜》中都有“鸣天鼓”练习的记载;被称为我国传统健身术的八段锦和易筋经也都采用了这个方法;现代也有采用此法治疗耳部疾患的报道。由此,其重要性和实用性可见一斑。
开耳法
●掌心搓热之后,双劳宫穴分别对准耳孔,并深深吸气,意念将丹田之气引导到双手劳宫穴上
●双手紧压耳廓,慢慢呼气,并使双手劳宫穴之气全部灌入耳内
●当一O气即将吐尽后,双手掌瞬间打开,当松开双手的一瞬间即可听见“啪”的一声
●可连续做3-5次,可将耳腔内陷的鼓膜拉出,激活听神经,有聪耳、助听的功效

QQ帐号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微信帐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