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加盐、酒、醋能有不同的功效
泡脚前,面对花花绿绿的足浴**加物以及林林总总的中药方,到底选择哪个比较适合自己呢?其实一盆清水就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群的需求。当然,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加一些东西。
泡脚辅以脚底按摩效果更好

盐泡。温水中加入两大匙盐巴,增强消炎杀菌、通便的效果。
姜泡:温水中加入几块打扁的老姜生姜,发挥其散寒、除湿的作用。
酒泡。温水中加入一瓶米酒或其他酒类,促进血液循环。
柠檬泡。温水中加入两片柠檬,用以顺气提神、预防感冒。
醋泡。温水中加入3大匙的白醋,滋润皮肤。

泡脚最好用较深、底部面积较大的桶;能让双脚舒服地平放进去,水面至少要漫过脚踝,如果能漫过腓肠肌(俗称小腿肚)是最好的,洗脚时两脚相互搓动。常年穿高跟鞋的女性、久坐办公室的白领等腰腿疾病高发人群,如果在泡脚时照顾到腓肠肌,将非常有助于缓解肌肉劳损。
泡脚辅以脚底按摩效果更好
冬季春季泡脚效果最好
有人说,“早上泡脚养生,晚上泡脚解乏”。其实对于泡脚的时辰,中医并没有多少讲究,但是早晚泡脚的确有些许不同的功效。她认为,同样一盆水在早上或晚上几乎不会有差别,但是人体早晚的生理状态是不一样的。“早上刚起床时人难免困倦,此时泡脚可以活络气血、恢复体力、提神醒脑。晚上是肾气旺衰*替的时刻,此时泡脚可以起到补益肾气、解乏的作用,临睡前泡脚更有助于睡眠。”
一年四季泡脚也具有不同的功效,正所谓“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冬春两季是最适合泡脚的季节。那么,为什么春天也合适泡脚?杨小红说,广州的春天又冷又湿,人容易寒凝经脉、气血不畅,泡脚能快速恢复阳气。到了夏天,很多人就觉得热水泡脚没有必要了,其实夏季湿气正盛,湿气阻滞在脾胃中,就会出现没有胃O、爱犯困、没精神等表现。在夏天泡脚,将有助于祛除暑湿、预防热伤风、振奋精神、增进食欲、促进睡眠。
泡脚辅以脚底按摩效果更好
兼顾按摩穴位会事半功倍
“如果在泡脚的同时学会按摩足腿部穴位,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体穴位最密集的就是脚底,共有76个穴位。如果泡脚时做脚底按摩,能缓和人身体的疲劳紧张,增强精力。一般都是用拇指掐揉,揉之前最好把指甲剪平,以按揉至酸胀为止。此外,在胃病的高发季节,还可按摩小腿健脾胃。这是因为小腿上聚集了具有健脾胃、助消化等功效的养生穴位。像小腿内侧的足三阴、小腿外侧的足三阳、膝盖下三寸外侧的足三里等,常按可健脾养胃。
泡脚辅以脚底按摩效果更好

按摩推荐:按摩足部的以下几个重要穴位
●涌泉穴
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主治疾病: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大敦穴
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2毫米处。
主治疾病: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主治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其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
●太冲穴
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即是此穴。
主治病症: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
●太溪穴
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病症: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主治肾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
●申脉穴
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申脉穴位于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1厘米凹处。
主治病症: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主治怕冷症(怯寒症)等。
水温最好控制在37℃-43℃之间
泡脚辅以脚底按摩效果更好
温馨提示
泡脚的水温度多少比较合适?杨小红建议,水温在37℃-43℃之间比较合适,水温高了不要易被烫伤。尤其是小孩和患有低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脚部急性感染的病人不适宜泡脚。
泡脚时间为15-20分钟为宜
泡脚是不是时间越长越好。泡脚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超过了30分钟,会造成身体其他部位相对缺血,而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等患者要适当延长一些。饭后半小时内也不宜泡脚,因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气温较低时泡脚,应在膝盖上加盖大毛巾保暖,泡完后立即擦干双脚,注意足部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