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乌啼霜满天,颈项按摩正好眠

发表于 发布者:兔品牌 评论:0 浏览:40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树叶也枯黄,正在落叶了。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
《霜降》 吴藕汀

登高吃酒久阑珊,开在篱头花又檀。

霜降尖团肥正美,囊悭惟有画中看。

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七十二候中关于霜降的有“三候”。“初候豺乃祭兽”,是说豺这类动物从霜降开始要为过冬储备食物;“二候草木黄落”,此时节草木枯黄,落叶满地;“三候蛰虫咸俯”,准备冬眠的动物开始藏在洞穴中过冬了。此时节大自然都处在一个向冬天过渡的阶段,我们人类也应该把“秋冻”放在一边,为健康地度过寒冷的冬天做些准备了。



霜遍布在草木土石上,俗称打霜,而经过霜覆盖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美,霜打过的水果,如葡萄就很甜。古人一般秋补既吃羊肉也吃兔肉。闽台民间在霜降这天,要进食补品,闽南有句谚语“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

保暖



霜降时昼夜温差加大,人们须做好保暖工作。除了要适时**加衣服之外,应格外重视腰腿部位的保暖。因为人体腰部支撑着整个上半身,担负着身体一半的重量,它不仅是运动最复杂、活动最多的部位之一,更是负重或运动时最容易受伤的部位。

霜降时气温下降明显,风、寒、湿邪侵袭腰府,造成腰部经脉受阻,气血不畅而发生腰痛。而腿部的膝关节也是易受寒邪侵袭的部位之一,我们平常所说的“老寒腿”就与感受风寒之邪有着密切关系。霜降时因天气日益寒冷,老年人极易患上此病。

由于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几乎承受着全身的重量,负担重、活动大,关节软骨容易磨损、破坏。当遇寒冷天气时,由于寒冷和潮湿等因素,容易引起膝关节的神经、血管及软组织功能紊乱,从而加重病情。 因此,霜降后人们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衣服,尤其应注意腰腿部的保暖。

饮食

霜降节气时在饮食上宜进补。中医提出“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季宜收不宜散。因此,应少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如姜、葱、蒜、辣椒等,特别是辛辣火锅、烧烤食物要少吃,以防“上火”;多吃苹果、石榴、葡萄、袖子、柠檬、山楂等。



此外,霜降时还适合吃柿子、栗子、萝卜等。有些地方有霜降吃柿子的习俗,认为:“霜降吃柿子,冬天不感冒”。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柿子味甘、涩,性寒,有清热润燥、养肺化痰、止渴生津、软坚、健脾、止血等功效,可以缓解大便干结、痔疮疼痛或出血、干咳、咽痛、高血压等病症。因此,柿子是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痔疮等病人的理想保健品。



栗子性味甘温,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霜降后的进补佳品。食用栗子可防治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腰腿不利,小便增多和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御寒能力。



到了霜降节气后,萝卜的味道变得鲜美,山东有农谚说: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萝卜有顺气、宽中、生津、解毒、消积滞、宽胸隔、化痰热、散癖血之功效,可治疗食积胀满、痰嗽失音、吐血蛆血、消渴、咽喉痒痛、痢疾和头痛等,也是霜降时的养生佳品。

秋燥

霜降节气虽已时至深秋,但“秋燥”并未完全消退。由于秋燥的存在,燥邪极易伤人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表现为O舌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肺喜润而恶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就会出现鼻干咽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O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状。可见,霜降养生仍需把握“滋阴润燥”之原则。

元代医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润其燥。因此,霜降时节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滋阴润肺的水果。此外,还要早睡早起,早睡能养阴,早起可培阳,以利舒肺,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秋季气候虽然干燥,但湿邪对人体的影响同样应当注意。此时,暑气余热未尽,阴气又较前加重,如遇秋雨天气,须防湿气阴邪困伤脾阳,而发生水肿或腹泻症状。要是秋季脾伤于湿,就会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发作种下病根,所以秋季防湿也很关键,只是此时养生防湿主要应以祛湿化滞、和胃健脾的膳食为主。如莲子、苡米、冬瓜、莲藕、山药等。

运动

霜降一般在农历九月,一片秋高气high的景象,此时肺金主事,运动量可适当加大,可选择登高、踢球等运动。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也可选择广播体操作作、健美操作作、太极拳、太极剑、球类运动等。



气温越来越低,最好等太阳出来或比较暖和的时候出门锻炼,如果活动量大,出汗,热了,应该解开衣扣,让身体慢慢降温。每次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不宜过度劳累,更不可经常大汗淋漓,使阳气外泄,伤耗阴津,削弱机体的抵抗力。

霜降时运动量可适当加大,但在运动前因注意做好准备活动,以免损伤关节。在运动前 除了要做好常规的准备活动之外,还应加大各关节的活动幅度,必做的准备活动是踩关节运 动、膝关节运动及髓关节的运动。比如在打球之前,除了要进行慢跑活动外,跑完后宜重点活动手腕和脚腕,先活动开了再运动。有些老人在做运动时,经常以半蹲姿势做膝关节左右摇晃动作,这种锻炼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半蹲时骸面压力最大,摇晃则会加重磨损,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按摩

很多人都知道,按摩人体身上的穴位,可以起到很好的自我保健效果,从而达到养生的功效。这里为大家介绍一种颈项部按摩养生法,大家可以在家里尝试一下。



① 压颈:以拇食指指面分别按压颈两侧之天鼎、扶突穴,然后按压廉泉和天突穴。

② 拿胸乳肌:以拇指与余四指对合用力拿捏颈前部胸锁乳突肌,由上而下反复操作作作。

③ 抹颈项:四指并拢与拇指成直角按于颈前部,拇指与四指分位颈部左右两侧,由上而下反复抹动。然后两手手指相互*叉,手掌合拢,抱于脑后项枕部,掌根部分别按置于后枕骨下项后大筋(斜方肌)外侧凹陷处的风池穴,后沿脊柱,由上而下按抹。

④ 拿风池:以拇、食二指,分别按于两侧风池穴上,用力拿捏提起,在放

下的同时点按风池穴。

⑤ 点风府、哑门:以食指或中指指尖点按项部风府、哑门穴。并作上下左右推揉动作。

0 顶一下

对不起,您所在的会员组没有评论权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