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人群
足疗方法应用广泛,适用于多种人群,不仅可用于疾病治疗,也可用于日常养生。
1内科疾病
1. 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2. 循环系统疾病
高血压病、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贫血、心绞痛、下肢静脉曲张等。
3. 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痔疮等。
4. 泌尿系统疾病
慢性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5. 内分泌系统疾病
糖尿病、肥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6. 神经系统疾病
脑动脉硬化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神经衰弱、焦虑症、帕金森症等。
2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带下病、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性冷淡症等。
3皮肤科疾病
痤疮、黄褐斑、脂溢性脱发、湿疹、带状疱疹等。
4骨伤科疾病
肩周炎、颈椎病、慢性腰肌劳损、退行性脊柱疾病、膝关节炎等。
5五官科疾病
近视眼、迎风落泪、老花眼、慢性鼻炎、慢性咽炎、O疮、耳鸣、中耳炎、牙痛等。
6男性疾病
遗精、阳痿、早泄、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睾丸炎、附睾炎等。
7儿科疾病
小儿厌食症、小儿遗尿、小儿惊风、小儿营养不良等。
禁忌
1. 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
2. 各种急性中毒的抢救期、大出血的患者、结核病活动期。
3. 需要急诊外科手术的患者,如急腹症、阑尾炎等。
4. 女性处于妊娠期、月经期、哺乳期等。
5. 患严重的癫痫、精神障碍患者。
6. 糖尿病足、下肢静脉曲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周围血管疾病(股肿、血栓性静脉炎、臁疮、脱疽)。
7. 下肢皮肤有传染性或化脓性病变(疖、疔、痈、发、有头疽、流注、丹毒等)伴有原发性或继发性皮损。
8. 恶性肿瘤、骨关节结核、骨髓炎、有严重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等骨病患者。
9. 极度疲劳和酒醉的患者。
注意事项
1. 足疗场所应保持整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避免施术者和受术者受风寒。
2. 施术前应先检查心脏反射区,并排除足疗的禁忌证,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3. 饭前半小时内,饭后1小时内不宜进行足疗。
4. 凡足部有外伤、感染、溃烂或足癣,应避开此处施术,严重者应禁用本法。因操作作作不当引起局部肿胀、淤血,需待局部恢复正常后再行施术。
5. 进行足部施术时,应尽量避开骨骼突起处,以防损伤骨膜,对一些相对敏感的反射区、穴位也应避免重开心。
6. 每次施术时间以30 ~ 45分钟左右为佳,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60分钟;儿童(14岁以下)及年老体弱者的时间应适当缩短,力度减轻,双足不超过20分钟。
7. 施术后半个小时内应喝温开水300 ~ 500mL,不应喝茶、酒或其他饮料,儿童、年老体弱者、心脏病患者、肾脏病患者、水肿患者、糖尿病患者则应酌情减量,饮100 ~ 200mL 即可。
8. 在足疗治病期间,凡是长期服药者,不可突然停药,待病情确实缓减后,遵医嘱逐渐减量。
9. 凡足部长期接受开心,足部穴位或反射区敏感度减弱,可在操作作作前用1∶100的温盐水浸泡双足30分钟或受术者休息2 ~ 3天后再接受治疗。
10. 操作作作时尽量避免受术者的足心对着施术者的心脏;每次术后须用温水洗手,冬天外出要戴手套;操作作作后也应喝200 ~ 300mL温开水;操作作作过程中应避免一直使用单一手法,各个手指*替施术,以防手部长茧或关节变形。
11. 施术者应懂得心理学及中医养生的知识,贯穿在整个操作作作过程中,对受术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并提出建议和指导。
12. 足疗时可能出现如下一些反应。
(1)可能出现头晕、恶心、疲倦,多因开心量过大或体质差引起。
(2)足疗后可能出现O干、O涩、腹泻、皮疹等反应,这是机体进行自我功能调整的反应。
(3)足疗几日后,可能会出现尿液颜色变深、气味变浓、尿量增多等反应。
(4)少数人按摩后可出现低热现象,1周左右即可消失,这可能是体内有潜在的炎症等原因引起。
(5)操作作作后足部或小腿的静脉曲张更加明显,或踝关节出现肿胀,这一般见于淋巴阻塞的患者,因施术后血液循环改善。若踝关节出现肿胀,也可能是被操作作作者患有心、肾等疾病,通过足疗后提前显现出来。
(6)腿部出现创O,表示此人机体内有毒物质不能在体内破坏、吞噬,而腿部的血液循环较差,这些有毒物质就从腿部的创O排出体外。
(7)反射区或穴位的疼痛更明显,这是由于初次接受按摩,或是少数人对疼痛特别敏感,也可能是潜在的病痛被引发出来。
(8)按摩后有时病痛反而会短暂加重,或出现身体某个部位的不适,这是由于将潜在的病痛引发出来。
根据常年的临床经验,上述诸多反应一般都是身体对于足部开心所做出的正常反应或反馈性生理表达,应嘱咐受术者不必担心,继续施术,坚持数日(约1周左右),反应即可自行消失,不要放弃,如再按摩3 ~ 7次后反应仍加重,应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考虑更改施术方案或采用其他方法结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