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中并无脂肪肝的病名,因脂肪肝病人多见形体肥胖、胁肋胀痛,按其临床表现属于“胁痛”“痰饮”范畴。其病因病机多为饮食不节、劳欲所伤、肥胖湿盛、肝气郁结、胆腑郁热,病位多在肝、胆、脾。肝气疏泄失司,脾虚失其健运之能,肝胆瘀滞、枢机不利、脉络痹阻是其病机关键。
临床一般可采用针刺穴位或者按摩穴位的方法,以达到辅助治疗脂肪肝或预防脂肪肝的目的。
期门出自《黄帝内经·灵枢》,属足厥阴肝经,是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可健脾疏肝、理气活血,清肝经湿热、降脂祛浊。按摩穴位时采用对侧中指指腹按于期门穴,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手法力度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和温热感为佳。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可生发脾胃之气,燥湿健脾,增强胃肠蠕动,加快新陈代谢。
阳陵泉又名筋会、阳陵、阳之陵泉,是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穴,为八会穴之筋会。主治胆腑病证,又治疗足少阳经体表循行通路上的病变,可和解少阳而清热化湿。按摩穴位时用大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阳陵泉穴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
丰隆出自《灵枢·经脉》,属足阳明胃经,为治疗痰湿的首选穴位,能健脾化痰、和胃降逆,具有通经活络、通调脾胃气机,使气行津布、湿痰自化的功效。
三阴*为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之一,为足三阴经( 肝、脾、肾) 的*会穴,出自于《针灸甲乙经》。能健脾和胃、调补肝肾、行气活血、疏经通络,常揉按此穴可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对治疗内分泌失调、高血压、高脂血症有很好的疗效。
以上诸穴相辅相成,针刺或按摩均可达到行气活血、疏肝利胆、健脾化湿清热、降低血脂、调节内分泌的目的,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