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两条大筋外缘凹陷中,约与耳垂齐平,为足少阳胆经的穴位,有清脑、息风、聪耳、明目等功效,可用来治疗沉困、眩晕等证。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风池穴能改善大脑缺血缺氧的状态,所以临床上治疗、预防脑梗塞,最常推荐的也是此穴。操作作作的时候可以用两手拇指按揉,每次30~50次,有酸胀感效果更佳。如果想省劲,也可用风油精涂抹本穴,效果立竿见影。若与太阳穴配合,效果更好。
足三里
位于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按摩它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按足三里对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能提高机体防病的能力。按揉足三里对常年身体虚弱、汗出过多的患者更为适宜。按揉时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先垂直向下按压,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度,每次按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每天可按摩2~3次,每次5分钟。
太阳穴
操作作作的时候可以用拇指自前向后直推,称“推太阳”,也可以用两手的中指按揉该穴,称“揉太阳”或“运太阳”。向眼的方向揉为补法,向耳的方向揉为泻法,次数为30~50次。太阳穴属于经外奇穴,本穴治疗的病证,多是阳实证,故临床上多用泻法,有消散郁热、醒脑明目的功效。用补法,则有壮筋补虚的效果。夏天犯困时,应该选用泻法。
合谷穴
位于大拇指和食指根部的中间凹陷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虎O”,按揉合谷穴对止手汗效果明显。“合谷”意指大肠经气血汇聚于此,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现代研究表明,按揉合谷可达到使汗腺收缩的效果。操作作作时用一手的大拇指来用力按揉对侧手的合谷穴即可,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复溜穴
位于小腿内踝和跟腱之间向上2指宽处。宜用大拇指腹轻轻揉按,以略有酸胀感为宜。“复溜”一词中,“复”是反复,“溜”是悄悄地散失,意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蒸发上行。按揉复溜穴的止汗功效在于开心它能使水分代谢正常。合谷和复溜穴是止汗的“最佳搭档”。合谷穴要重点揉,复溜穴要轻揉。出汗过多时,可先按揉合谷2分钟,以感觉明显酸痛为度,再轻揉复溜2分钟。
出汗是正常生理现象,它有助于调节体温、促进体内“毒素”外排,盲目抑制排汗反而对健康不利。出汗过多往往是一些内科病的外在表现,如甲亢、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等,患者常出现自汗、盗汗等异常现象。
养生按摩小编提示: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可以辅助按摩上面5个穴位,有助于止汗。平常汗多的人,也可照此按摩,防止过度出汗。